2025年第7期《人民调解》|“工会+调解”全链条解决职工“急难愁盼”
时间:2025-08-20 13:47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2024年6月,重庆市某销售公司因经营持续恶化关闭了门店,45名职工因公司无法发放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来到重庆市渝中区工会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工调委)寻求帮助。调解员通过电话、走访等摸排梳理职工诉求,多次与企业沟通协调,最终促成45名职工与企业达成一致,公司在3个月内支付工资,职工放弃经济补偿主张,双方现场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

  类似这样的劳动争议纠纷,工调委在成立9年多的时间里累计调解了9000余件,涉案金额达2.37亿元。自成立以来,工调委致力擦亮“工会+人民调解”品牌,用心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安宁稳定作出了贡献。

  形成七方联动。2023年12月,区司法局、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区人民法院、区信访办、区税务局和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群众性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工作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常态化为职工提供“协商—调解—裁决—诉讼—援助—工会服务+职工心理关爱”的全链条服务。工调委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仲调、诉调、访调、援调等对接工作机制,调处各部门转交和群众来电来访的劳资纠纷,逐步形成七方协作的劳动争议化解联动机制,有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层次、全方位、一站式化解。

  搭建立体平台。以工调委为核心解纷阵地,联合人社局、法院打造“两室两庭”——标准化调解室、法理/心语咨询室和仲裁庭、云法庭,并与仲裁、法院、信访、司法行政等部门保持信息互通共享,受理各部门委托的纠纷。拓展维权阵地,在大型人力资源公司、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地、热门商圈、社区等设立“劳资和”调解工作室和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纠纷调解室16个,直接面向企业职工提供咨询解答、矛盾调处等一站式解纷服务。

  规范调解运行。制定《劳动纠纷调解补贴办法》《典型案例管理办法》等7个制度文件,构建“受理—调解—归档—监督—激励”全链条管理体系,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在纠纷受理环节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对当事人申请或者其他部门移送的纠纷建立电子台账,根据争议类型、涉案金额等要素,选派合适的调解员开展定向调解。配套建立“一案四档”管理制度,规范调解申请书、证据材料、调解笔录、回访记录等归档标准,依托“重庆调解在线”系统实现全周期可追溯。强化质量监督闭环,建立案件评查机制,通过20%随机抽检、季度研判会商、典型案例复盘等方式,重点分析工伤认定、劳动合同解除等高频争议;设立调解满意度回访制度,通过电话、问卷等形式跟踪协议履行情况,将当事人评价纳入调解员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标准提质”的规范化治理机制。构建“基础补贴+绩效奖励”双轨激励机制,依据案件复杂程度设立分档补贴标准,对涉及群体性纠纷、新业态权益保障等的疑难案件实施“一案一奖”,激发攻坚主动性。

  深化数智赋能。建立工会线上维权咨询平台,将工会调解主动融入劳动争议仲裁“易简裁”、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重庆调解在线”等行政、司法数智解纷平台,实现“调、裁、诉”一体解纷、电子送达无缝衔接。开通“家—维权”线上调解申请端口,在“易简裁”系统增设调解账户,用活“重庆调解在线”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实现职工云端咨询、在线申请、视频调处、语音录入、证据展示、在线签章等功能一体化处置,实现维权服务即时达。

  提供精准帮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职工需求,及时发现并化解可能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矛盾风险隐患。在纠纷排查化解过程中,对于有经济困难或心理问题的职工,及时帮助联系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及心理疏导等服务。2023年,职工陈某初入职场,因在办理货物交接时出现纰漏,导致货物数量对不上,被公司以“造成经济损失”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其赔偿。陈某深受打击,闭门不出,整日郁郁寡欢。陈某奶奶找到工调委求助,工调委随即指派具有心理咨询经验的调解员介入调解。调解员向公司分析陈某并非唯一经手人,货物数量出现纰漏不应由陈某一人承担。几番沟通下来,公司放弃了部分赔偿主张。陈某也在调解员的开导下振作起来,并通过工调委的就业帮扶入职新公司,开启了新生活。

  拓展服务外延。引导优质社会资源组建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童梦护航三大联盟,吸纳律师事务所、开放大学、技能学校和多家公益机构参与调解的后续服务,为职工提供普法宣传、心理咨询、学历提升、家庭关怀等多样化特色服务,切实解决职工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这些暖心举措,不仅解决了职工的眼前问题,还真正实现了从源头预防到事后关怀的闭环式服务链,提升了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