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hǎi)底(dǐ)捞(lāo)月(yuè)网友会怎么评论?
时间:2024-10-22 16:45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戏曲、民乐、曲艺、木偶、杂技、儿童剧……汇集9台17场演出、覆盖超3万观众的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人才演出季”日前在北京落幕。演出暂告结束,但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探讨仍在继续。(据《北京日报》10月19日报道)

  青年是文化事业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是文艺创作的生力军。通过提升他们的文艺素养,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同时激发新的文化创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关注新时代文学青春力量成长;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聚焦青年电影人才匮乏问题;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创作者之夜”,共商青年影视人才精品创作前景……近期,青年文艺人才相关话题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让青年文艺人才走上更大舞台,让他们的才华转化为更多价值,还需各方凝心聚力,形成合力。

  校企联合,建立青年文艺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艺术类高校的理论优势、人才优势、培养优势,加强与一线院团交流合作,鼓励帮扶更多青年人才推出优秀作品,走进群众生活。比如今年“人才演出季”期间,北京演艺集团与中国戏曲学院首次深度联动,推出“校企联合专项剧目创作暨人才培养项目”。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学生陈炫宇创作的剧本《渔樵歌》,打破传统三国戏的英雄叙事,借渔樵之人的漫论引申至历史变迁与人生意义,既有新意,也耐人寻味。该剧由中国评剧院进行孵化并成功演出,收获业内好评。当看到自己笔下的文字在演员身上“流动”起来,剧作者陈炫宇难掩激动之情,也坚定了未来继续钻研戏曲的信念。

  搭建平台,助力青年文艺人才梦想起航。各级文联、作协和文艺院团应立足自身实际,鼓励青年文艺人才接地气、走基层,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持续提供政策扶持、创作采风、交流研讨、展览展示等多元平台,培育优秀文艺创作后备力量,让青年文艺人才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比如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等主办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搭建高规格、专业化展示平台,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引导他们守正道、出精品。2023年度展演共推出13场演出,涵盖戏剧、音乐、曲艺等艺术门类,重点推介青年艺术人才90余人,既展现了青年人才坚持守正创新的丰硕成果、勇攀高峰的艺术追求和扎实的艺术功底,又生动体现了各艺术门类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创作能力是青年文艺人才的立身之本。一方面,要扬青春所长,保持良好的创作力和创新力;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自身短板与差距,摒弃浮躁心态,脚踏实地苦练本领,用优秀作品说话,靠实力走到舞台中央。比如凭借越剧《新龙门客栈》圈粉无数的青年演员陈丽君,13岁入行,32岁火爆出圈。鲜有人知,其优美唱腔与丝滑动作背后,是19年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近距离、面对面的精彩表演,也让越剧更加贴近青年大众,让传统艺术真正融入当代生活。

  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人才演出季”人才论坛的主题是“追光”。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艺术门类中去,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像,便是他们所追求的精神之光。愿这束光也能照亮青年人才的艺术之路,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力,让他们在最好的年华脱颖而出,追光而行。(张晓华)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