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了南甸、干崖和陇川三个宣抚司,以及勐养、车里、木邦、缅甸、老挝和八百大甸六个宣慰司,合称为“三宣六慰”。
之所以地盘会这么大,是因为明朝在云南充分实行了“一省两制”政策——在云南腹地设立府州县,由朝廷驻扎官兵,并派遣流官前来治理,各项制度和内地省份一样,这些地区统归云南巡抚管辖;而在云南外围地区则实行羁縻统治,由各个土司实行世袭统治,朝廷不驻军,不派官,只向各个土司每年征收一定的赋税和贡品,并在打仗时征调土司的部队参战。这些土司,名义上直属兵部管辖。
大明还是没动静,东吁王朝高兴坏了,又趁木邦宣慰司遇到经济困难的机会,用经济援助把木邦拉了过来。
这一仗过后,不仅是勐养,云南边陲其他忠于明朝的土司人心浮动,都凉透了——这个大明还靠得住吗?
作者是云南巡按陈文燧,主要就是提醒朝廷注意并重视最近云南边陲发生的战事,并提出十条应对的措施(《制御土夷十事》)。
更令人揪心的是,勐养丢掉之后,云南的西大门——南甸、干崖和陇川三个宣抚司已经是门户全开。一旦有一个被东吁攻下,昆明府将无险可守。
万历十年(1582年)十一月,东吁国王莽应里调集缅军数万人,加上臣服于缅甸的各土司兵马,不下10万人,战象数百头,向三个宣抚司发起了攻击。
顺宁府和昆明之间就相隔一座楚雄府,事情到了这一步,无论是云南巡抚还是奉命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家,都已经不能再置身事外了。
很快,云南明军迅速加强了蒙化府(今云南巍山)、腾越州(今云南腾冲)、永昌府、景东府等地的防务。
这俩都不是云南人,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着极其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且作战勇猛,有股子血性,适合同野蛮彪悍的缅军刚正面。
思顺暴跳如雷,马上去找刘綎告状,结果老刘明目张胆的护犊子:兄弟们远离家人,过得苦哈哈,趁着大过年乐呵乐呵,也应该谅解谅解嘛。
思顺叛逃,一开始刘綎还想捂盖子,结果被云南巡抚刘世曾知道了,一道奏疏上去,刘綎被撸了官,手下人马交给了部将刘天俸统率。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