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时期的十大军团中,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是存在时间最短的部队之一,但同时也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
红七军团的军团长,既是红军时期最年轻的军团长,也是合编后红十军团的三位师长之一,名叫寻淮洲。
井冈山会师成立红四军后,寻淮洲被任命为连长,在江西永新开展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教导,受益良多。
此后,寻淮州在大柏地以及闽西、吉安一带的多场战斗中,因骁勇善战,指挥有方逐渐脱颖而出,于第一次“反围剿”结束时被任命为团长。
在闽西宁化县,寻淮洲率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入闽第一仗的重大胜利,荣获了中革军委下达的特别嘉奖令。
进至沙县,寻淮洲指挥红五师第13团,在运动战中歼灭了国军第19路军的一个精锐团,取得了开创性的大捷。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寻淮洲受命率领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皖赣四省交界边区,开辟新的根据地。
方志敏擅长农运工作,创建了江西省首个农民协会,并于1927年与毛主席、澎湃等人一起,成为全国农民协会的13位执行委员之一。
1930年夏,方志敏被中央任命为赣东北省委书记,以独立第一团为基础,赣东北地区各游击大队为补充,成立了红十军。
在这一番从头再来的过程中,方志敏如同疾风中的劲草坚韧不拔,他所遭遇的艰难坎坷和付出的呕心沥血可想而知。
按照原定计划,红七军团应该迅速北上至皖南,然而中革军委却临时下达了让他们南下夺取闽东闽侯县的命令。
果不其然,国军第87师迅速布防闽侯县城,红七军团力战不下,在寻淮洲的带领下向闽东地区转移,随后向北急速行军。
因为一路没有得到休整,人员和弹药急需补充,寻淮洲提出就地发展,依托闽浙苏区发展根据地的建议。
红七军团来到皖南地区之后,发现已有数支国军部队在此拦截,于是转向安徽休宁县和江西婺源县之间的皖赣边区开展游击战。
可是这个建议又被否决了,中革军委下令让红七军团再次南下前往江西弋阳一带的闽浙赣苏区补充休整。
红七军团有着强悍的战斗力和丰富的游击作战经验,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开拓,新红十军则可以依靠对地利和民情的熟悉逐步壮大。
他受过新式中学教育,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入党并经党组织推荐考入黄埔一期。
毕业后,他在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负伤失去左臂,后又参加南昌起义,于1929年受委派前往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校学习。
他早年参加农民运动,后入党被组织委派至皖浙赣地区,在方志敏的领导下坚持斗争7年,曾任老红十军营长职务。
方志敏以其过人的才能和崇高的声望成为最高领导,胡天桃先后在方志敏和寻淮洲手下任职,是双方都了解的干部。
更何况寻淮洲是起自于卒伍,凭借着实打实硬碰硬的战功,才从普通一兵成长起来的猛将,具有极强的实战能力。
红十军团成立后,中革军委又下令让第19师北上返回皖赣苏区开辟新的根据地,而第20师和第21师则留守闽浙赣苏区。
接令在手的寻淮洲率领第19师火速出发,沿浙西一线沿路猛攻,势如破竹,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来到皖南,震动南京。
然而,中革军委又让第20师和第21师离开闽浙赣苏区北上,又调第19师第3次南下至安徽黄山地区与之会合。
这道命令的最终目的,竟然是让会合后的红十军团再继续折返南下,回到浙江西南部的衢州一带开辟根据地。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当初何必要命令第19师北上皖南呢?命令红十军团全军出击,直接东进不就行了吗?
而且,随着第20师和第21师离开闽浙赣苏区,红十军团将陷入没有根据地支援的游动作战之中,补给困难,处境岌岌可危。
事已至此难以回天,红十军团在黄山刚刚会合,20万国军兵分三路杀来,敌王耀武部在黄山谭家桥追上了红十军团。
可是刘畴西却指挥失当,将第20师和第21师作为主攻部队,而将善于攻坚野战的第19师摆在辅助的截击位置上。
一个月后,由于再次贻误战机,红十军团除粟裕率领800余人突围之外,大部被困于江西玉山县怀玉山中惨遭覆没。
方志敏本可以随粟裕部一起突围,可是他为了寻找迟迟未能跟上的刘畴西部,毅然决然地返回险地,与刘畴西、胡天桃等人一同被捕。
而粟裕大将临终时遗言,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埋在谭家桥,陪伴他终生敬仰和怀念的战友,优秀的红军将领寻淮洲。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