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构建
时间:2025-04-21 14:53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4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和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及行业发展交流会”举办。交流会以“数智化变革体系化创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余位来自“政产学研用”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易机构领导及企业代表作主题分享,60余位行业权威人士莅临会场,共同探讨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构建,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数智化、高质量发展分享经验、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当前已取得显着成就,但仍面临数字化水平不足、区域协同不够、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挑战。因此,行业需以数智化为突破口,推动交易流程再造、服务模式创新、监管机制优化;以体系化为支撑,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以高质量为目标,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服务水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提升。本次交流将深入探讨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变革、体系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徐春学在致辞中指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核心载体,需以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深化整合共享。当前公共资源交易要全面落实信息公开要求,推动交易过程透明化;以交易主体为中心优化电子化服务,提升项目登记等环节效率;深化数据融合共享,释放交易数据在监管、分析等领域的价值。他同时呼吁,围绕统一平台标准、破除区域壁垒、深化人工智能应用等议题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主任王丛虎教授作《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的若干思考》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中国特色的宏观理论已成熟,但中观和微观层面仍需完善。制度体系化强调全国性总章程和相关法律修订的必要性,涵盖框架性、运行、评估和监督制度。组织体系化涉及领导机构、监管组织和服务组织的重构,推动组织创新。治理工具体系化涵盖管制类、激励类、自愿类和技术类工具的应用。总结来看,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的核心在于整合分散平台,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制度规则、服务标准和技术支撑,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规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制度、组织和技术的协同推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作《公共资源交易的平台治理》主题报告。他指出,平台通过信息整合、信用机制和网络效应显着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线下转向线上。政府作为平台或与企业合作时,需平衡规模效应与垄断风险,构建开放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核心挑战在于需要强化交易价值、优化治理机制,兼顾效率、服务体验与廉政建设,以应对统一平台与专项平台之争,实现政府、企业与社会多赢。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