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兴隆镇纪委书记毛淇敲响了戏楼社区张大爷的家门。递上印有自己手机号的党政纪检连心卡后,老人拉着他的手倒苦水:“前些天隔壁老李买了过路车卖的过滤器,根本用不了,也找不到人处理,上周我儿子的车被剐蹭了也不晓得是哪个。”
毛淇立即带着问题返回镇里,当天下午联合镇党委班子、派出所、社区网格员开展“治安问诊”现场会。经实地踏勘发现,该社区3条背街小巷中均无监控覆盖,夜间巡逻频次不足。三天后,一套“平安套餐”落地实施:在中小学、停车场、交通要道等5处重点区域加装智能监控;组建由30名党员组成的“红色巡逻队”,与派出所警力形成“白+黑”联防机制;每周开设“反诈小剧场”,用方言小品揭穿最新诈骗套路。“现在连垃圾桶都照得亮堂堂!”张大爷指着巷口旋转的球形摄像头乐呵呵地说。
连日来,恩阳区创新推出的“敲门问需、现场问需、指尖问需”服务机制引发群众热议。三把打开民意的“金钥匙”,让群众诉求搭上“直通车”,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反映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寻单”。
在“敲门问需”中,镇村干部将走村入户,上门了解群众诉求,逐户推送党政纪检“连心卡”,广大群众可根据需要拨打电话反映问题。在“现场问需”中,广大群众可在“社情民意联系日”、民生诉求现场大接访当天,到各镇(街道)群众接待场所现场反映问题,与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在“指尖问需”中,将向群众推送短信,发送诉求“码上说”二维码链接,群众用手机扫一扫,填写诉求即可。
针对广大群众反映的诉求,恩阳区统一建立诉求调度机制,由集中整治专项工作机制诉求处置组对收集的群众诉求,每日专题研究、分类、交办,一般性问题诉求交由镇(街道)、区级部门办理,较复杂的问题诉求交由区级领导牵头组织办理,特别复杂的问题诉求交由信访联席会、矛盾纠纷排查协调机制小组等联合研究办理。
“过去是群众找干部,现在是干部找群众。”恩阳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小明介绍,三大问需机制形成立体化服务网络:敲门服务覆盖老年群体,现场接访直面复杂问题,线上平台方便年轻群体。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50个,推动解决问题583个,重复访、越级访下降8%。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