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未来产业正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布局未来、创造未来、赢得未来的发力点。对此,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有着广泛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权衡表示,要加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沿海地区,你会看到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等,这些新的产业发展,它会形成一种新的发展的动能”。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比如构建电动汽车,分布式风、光、储能等新型能源协同交互体系,来研发新能源汽车、移动式储能、智能充电桩等核心关键技术,来建立千万千瓦级分布式资源聚合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北斗遥感卫星等持续深度应用。”全国政协委员杨洪明在采访中说。
曾经,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走俏海外;如今,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经济的“新三样”产品出口超万亿元,增长近30%。
全国人大代表何光华关注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同时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这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据说明国内新能源相关产业逐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她说。
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十多年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三五”初期的8%左右,提高到“十四五”中期超过13%。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张帆说,凭借着在绿色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绿色化的产品成功地打入了欧美市场,应该说是推动了我们国家的电工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
全国人大代表王臻说,她所在的纺织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马上要开工建设的光伏和风电的新能源项目,就会实现我们整个绒纺生产系统用电的全部绿电替代。”她说。
全国人大代表冯涛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预测领域中进行探索,争取能够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预测的准确度,来助力新能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陈军说,“未来一到两年,要突破600瓦时/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充一次电电动汽车就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同时在快速充电、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也都要大幅提升。这是一个在全球具有引领性的技术变革,我们也积极去抢占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