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是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外卖员、保洁、临时工等岗位需求旺盛。过去,这类信息多分散于微信群、公众号或中介机构,真假难辨且沟通成本高。微信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并引入政府人社部门审核,理论上能提升信息可信度,缩短求职路径。对于急需灵活就业的人群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但关于信息审核机制与用户安全的疑问也随之浮现。
在微信搜索“附近的工作”,信源多以兼职招聘类的公众号为主,有网友反应这些信息发布者多是中介。这些岗位的真实性,发布招聘信息机构的资质是否也同样经过严格的审核?微信方所说“对微信生态内的零工岗位信息进行智能梳理”能否确保真实性?若中介虚构高薪日结岗位诱导缴费,或黑灰产业借机收集用户隐私,责任该由谁承担?针对这些疑问,不管是平台还是相关部门还需强化机制,明确责任。为用户做好风险提示,明确好哪些内容是官方提供,哪些是企业发布。
“附近的工作”是微信赋能本地生活的重要尝试,但若缺乏严谨的监管,便捷可能反成隐患。平台不能止步于技术聚合,更需主动扛起安全责任,政府相关部门也需明确协同监管的边界。唯有如此,零工经济的“快车道”才能真正惠及百姓。(朱肖明)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责任编辑:)关键词: